中藥飲片質量評價有了新模式
發布時間:2016/10/19 瀏覽量:776
目前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牽頭的國家中醫藥行業專項“30種中藥飲片規格及其質量評價標準研究”通過結題驗收。項目完成了30種商品飲片規格分級方法及其質量評價標準,為今后的同類研究提供一個可借鑒的研究模式。
項目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1年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中藥類項目,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牽頭,組織全國30余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飲片生產企業共同完成。
項目旨在進行30種中藥飲片規格和質量評價標準的應用基礎示范研究,為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飲片管理辦法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并為今后的同類研究提供一個可借鑒的研究模式。
項目所采用的飲片分級方法為“以道地原料藥材生產的飲片為主線,其他為參比進行分類分級”;各級飲片的質量評價采取傳統分級質量評價標準與現代科學質量內涵相結合,在充分尊重傳統分級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客觀的、科學的現代質量評價內容,使二者有機地結合、協調統一。
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從中藥飲片產業發展需要出發,針對飲片質量評價方法不完善的問題,通過廣泛的生產企業及流通市場調研,將傳統的飲片分級方法(外觀、氣味、味道等)與現代科學技術(TLC、HPLC、GC特征圖譜及標示性成分含量等)相結合,研究擬訂了30種中藥飲片的分級方法及同源各級飲片間的鑒別特征要點,建立了30種中藥75個級別飲片的質量評價方法,將現代科學方法用于中藥飲片的分級及質量評價,提高了飲片質量評價的科學內涵和市場競爭力。項目形成的分級及質量評價方法經過飲片生產、應用、科研及管理等多方廣泛論證,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示范性。
研究為中藥飲片生產、流通、應用部門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對于穩定中藥飲片及中藥制劑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為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飲片行業相關管理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并可逐步推廣應用到整個飲片行業。